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MBA新闻 > 综合资讯 >

    为什么你熟知巴菲特投资理念,却成为不了巴菲特?

           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高超的投资之道,还是更多靠运气?投资有没有规律可循?成功的投资能否被复制?创业热潮下,投资人经常遇到的误区有哪些?

     

           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沙烨在中欧众创平台的创业大赛上分享了自己在投资生涯中的经验和认识,并梳理出投资领域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误区,希望对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有所启发。

     

    为什么你熟知巴菲特投资理念,却成为不了巴菲特?

    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 沙烨

     

           讲到投资,通常都绕不开巴菲特。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投资人,他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然而,概率论中有一个“无限猴子定理”,即如果让一个猴子在键盘上随机按键,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它可以打出一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巴菲特到底是不是按得最成功的那只猴子?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太好的回答。可以确定的是,巴菲特很成功的一点是在投资领域里总结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

     

    投资没有规律可循

     

           从本质上来讲,投资并没有真正的规律可循,所有投资者总结的经验、感想无非是给其他人提供一些探讨的材料。大家的探讨也只是在试图寻找一些大概率的模式和事件,同时分享一些直观感受。知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科学知识,可以被重复,可以总结规律,可以被观察;另一种则只能被描述,不可重复。投资领域显然属于后者。投资人就像猎手,每次到森林里打到的都是不同的猎物。所以投资人的最大的宿命就是不能留下可被验证的智慧。金钱是最好的回报,也是最大的诅咒。

     

    为什么你熟知巴菲特投资理念,却成为不了巴菲特?

     

           在投资领域,每一个案例都是不一样的。不少投资者往往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式。但从哲学角度来看,模式中的“因果关系”是没有办法证明的。所以当投资者谈感想和经验的时候,他们所总结的是否就是导致最后成功的因素,这也是无法辨别的。

     

    投资初创企业重在“未来”

     

           一般对企业估值最传统和经典的方法就是DCF,即现金折价法,这也是每一家商学院都在传授的。DCF假设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们能够对企业的运营参数作较好的假设。DCF模型中的核心参数——折现率,取决于对企业风险的判断以及资本成本的估量。但这其实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数字。DCF对成熟的企业也许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它对非成熟高科技企业则完全没办法适用。因为这些企业都就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里,所有的变量都在不断变化。

     

    为什么你熟知巴菲特投资理念,却成为不了巴菲特?

     

          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四五年里刚刚出现,本身就是一个迅速演变的复杂系统。其中随便一个简单的波动就会引发“蝴蝶效应”,没有办法预测。对于其中的早期企业,我们也没有办法真正建模,融资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和供需关系。有些初创企业,投资人花两三百万人民币就占到20%的股份,有些则要花两千万美元。同样是初创企业,不同之处是创始人本身的能力,和有多少资本涌到这个市场上。另外,投资其实是在买一个“未来”,这个“未来”被描绘得好,折现到今天的价格就会高。所以对于创始人来说,首先要定一个天花板比较高的目标,要立志高远。

     

    投资的本质是

     

           寻找被错误定价的资产

     

           前面讲到,投资本身并不是科学。我们既然无法找到真理的范式,也许我们至少能想办法减少自己犯错的机会。投资的本质无非是寻找错误定价的资产。错误定价的原因又是什么?就是大家的认知误区。芒格曾于1995年在斯坦福做了一个演讲,讨论人类误判心理学中的常见现象。我这里也试图对于风险投资领域常见的认知误区做一些小结。

     

    普遍性认知误区

     

          ① 对时间的低估。很多创始人觉得企业必须在5年内上市或者推出,否则就是没有成功。其实不然。我们以前曾投资一个光学镜头企业,它的创始人从90年代起步,通过长期积累,扩大规模,建立壁垒,目前已是手机行业里镜头方面的最大厂商,估值近60亿美元。很多企业希望能快速在自身的领域里崭露头角,盲目和同行进行融资、上市方面的攀比,忽视了企业稳步增长带来的潜力。假如企业每年有30%的增长率,20年后,1万块钱就会变成200万。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奇迹。长期稳定增长的前途是无量的,但是很多年轻创业者会忽略这点。

     

    为什么你熟知巴菲特投资理念,却成为不了巴菲特?

     

           ② 对风险的高估。人本身是厌恶风险的,假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得到9毛钱,另一个是得到一张彩票。彩票有50%的几率可以拿到两元钱,50%机会一分钱没有。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我们对风险有一种天然的厌恶,真正高风险的资产很少有人敢碰。这样便会导致资产的低估。投资人经常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性而放弃投资,而忽视在这些不确定性以外,可能有巨大的市场或是极其优秀的创始人。比如滴滴,很多投资人在其初期觉得其有致命的政策风险,这种致命性风险通常招来厌恶和拒绝。但这时应该想的是,这种风险是不是已经放在定价里了。

     

          ③ 代理人思维。这个误判反而是帮助创业者推高资产价格的。大多数的VC都是代理人,我们拿别人的钱投到市场里。投资做得好可以分成,做不好最多失去投资款,自己没有任何损失。Other people’s money. 这容易导致典型的代理人思维。代理人思维让你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这种思维可以帮助创业者推高资产价格,更好地拿到投资。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就要当心这样的思维模式,反思自己在投资过程中,是不是把投资款真正当作自己的钱来用。

     

          ④ 自我确认心理。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天赋或努力。人在成功后会肯定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确认。在碰到新的情况时,我们会尽量套用以前的成功模式。所以很多投资人只投一种类型的企业,不能超越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方投了合适的项目。每个成功背后有太多不可知的因素。自我确认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心态。我们需要的是谦卑,而不是把每个成功都归因到自己,忘记自己只是命运的青睐者。

     

    为什么你熟知巴菲特投资理念,却成为不了巴菲特?

     

           ⑤ 锚定效应。人的心理容易受市场上大事件的影响。很多人去过赌场。赌场的一个惯用手段是设置一个非常大的头奖,中了头奖可以赢得上亿美元。在大金额头奖的诱导下,赌客拼命赌博,但忘记其实用概率算下来还是亏钱的。锚定效应在投资领域很常见。一个领域里的巨大退出案例,往往会带动同领域公司估值的水涨船高。阿里和腾讯的数千亿美元估值,让大家投资独角兽估值的公司少了很多心理负担。这个锚定效应可以被创业者使用,也需要投资人小心。

     

          ⑥ 从众误区。人类本身是群居动物,喜欢追随他人,用他人的行为证明自己。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就是警告大家的从众心理。投资人也喜欢抱团,大家都去投资O2O、AR/VR和人工智能,从众效应很强。从众心理让我们不敢抗拒时代发展,不敢逆流坚持自己的逻辑。

     

    特性认知误区

     

           这是指人们对某一个行业本身有错误或者不完整的认知。当然,要对一个行业有足够认知,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努力。要想克服这个误区,需要不断地勤奋学习,对投资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同行中有些公司就做得很好,能够对很多行业进行从上到下的分析。虽然有些行业可能隔行如隔山,但我们也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很多咨询公司的员工也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经济每个行业都发展得如火如荼,不要因为不了解这个行业便简单地把它抹杀了。

     

    投资者最大目标是“人”

     

           对于投资来说,最大的目标其实是“人”。过去这些年,中国投资行业有人口红利、互联网红利,但最大的红利是人的成长红利。初创企业中,可能95%的创始人没有同时做模式探索、标准化和企业长期建设的能力。但如果你找到了当中5%的人,你的红利就是巨大的。

     

           比如,滴滴打车在三四年前还是个刚起步的小公司,还什么都不是,可如今已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交通平台。同一个创始人可以从最初的跑街、地推,到如今管理几千人规模的团队,其成长是不可估量的。

     

    为什么你熟知巴菲特投资理念,却成为不了巴菲特?

     

           但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人又是最难辨别的。

     

           创业精神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最强的一股原动力,这是我们对未知的开拓,对自身的不满足。不管创业本身能否赚钱,第一步是要享受创业精神的本身,享受创业的过程。第一批走出非洲的智人没有想过要占领地球,但是他们还是往前走了。哥伦布本来想寻找印度,也没有想发现美洲。你的目标和结果不一定在同一个地方,但是相信命运会带你到合适的地方,给你一个精彩的人生。
     


    Tag: